液下泵為什么不出水,液下泵不出水的原因分析。
原因一、進水管和泵體內殘留空氣
有些用戶在液下泵啟動前未灌滿足夠的水;有時看上去灌的水已從放氣孔溢出,但未轉動泵軸交空氣完全排出,上海上誠泵閥致使少許空氣還殘留在進水管或泵體中。
與液下泵接觸的進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應用0.5%以上的下降坡度,連接水泵進口的一端為最高,不要完全水平。如果向上翹起,進水管內會存留空氣,降低了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,影響吸水。
水泵的填料因長期使用已經磨損或填料壓得過松,造成大量的水從填料與泵軸軸套的間隙中噴出,其結果是外部的空氣就從這些間隙進入水泵的內部,影響了提水。
進水管因長期潛在水下,管壁腐蝕出現孔洞,水泵工作后水面不斷下降,當這些孔洞露出水面后,空氣就從孔洞進入了進水管。
進水管彎管處出現裂痕,進水管與水泵連接處出現微小的間隙,都有可能使空氣進入進水管。
原因二、液下泵的轉速比較低
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因原配電動機損壞,就隨意配上另一臺電動機帶動,結果造成了流量少、揚程低甚至抽不上水的后果。
有許多大型離水泵采用帶傳,因長期使用,傳動帶磨損而松也,出現打滑現象,從而降低了水泵的轉速。
兩帶輪中心距太小或兩軸不太平行,傳動帶緊邊安裝到上面,致使包角太小,兩帶輪直徑計算差錯以及聯軸傳動的水泵兩軸偏心距較大等,均會造成水泵轉速的變化。
葉輪與泵軸緊固螺母松脫或泵軸變形彎曲,造成葉輪多移,直接與泵體摩擦,或軸承損壞,都有可能降低水泵的轉速。
電動機因繞組燒毀,而失磁,維修中繞組匝數、線徑、接線方法的改變,或維修中故障未徹底排除因素也會使水泵轉速改變。 一、泄漏原因分析及判斷
1.安裝靜試時泄漏。機械密封安裝調試好后,一般要進行靜試,觀察泄漏量。如泄漏量較小,多為動環或靜環密封圈存在問題;泄漏量較大時,則表明動、靜環摩擦副間存在問題。在初步觀察泄漏量、判斷泄漏部位的基礎上,再手動盤車觀察,若泄漏量無明顯變化則靜、動環密封圈有問題;如盤車時泄漏量有明顯變化則可斷定是動、靜環摩擦副存在問題;如泄漏介質沿軸向噴射,則動環密封圈存在問題居多,泄漏介質向四周噴射或從水冷卻孔中漏出,則多為靜環密封圈失效。此外,泄漏通道也可同時存在,但一般有主次區別,只要觀察細致,熟悉結構,一定能正確判斷。
2.試運轉時出現的泄漏。泵用機械密封經過靜試后,運轉時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,會抑制介質的泄漏。因此,試運轉時機械密封泄漏在排除軸間及端蓋密封失效后,基本上都是由于動、靜環摩擦副受破壞所致。引起摩擦副密封失效的因素主要有:
(l)操作中,因抽空、氣蝕、憋壓等異常現象,引起較大的軸向力,使動、靜環接觸面分離;
(2)對安裝機械密封時壓縮量過大,導致摩擦副端面嚴重磨損、擦傷;
(3)動環密封圈過緊,彈簧無法調整動環的軸向浮動量;
(4)靜環密封圈過松,當動環軸向浮動時,靜環脫離靜環座;
(5)工作介質中有顆粒狀物質,運轉中進人摩擦副,探傷動、靜環密封端面;
(6)設計選型有誤,密封端面比壓偏低或密封材質冷縮性較大等。上述現象在試運轉中經常出現,有時可以通過適當調整靜環座等予以消除,但多數需要重新拆裝,更換密封。普通液下泵的液下深度一般不超過9米,超過了這個長度就難以保證液下泵的運行穩定,而LC立式長軸泵的液下深度可以達到20米,在液下20米的工況下運行依然非常穩定,這是普通液下泵所望塵莫及的。
但是立式長軸泵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工況環境,這是其它液下泵的優勢。